【答题库datiku123.com】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 社会实践教学实施细则(及个人解读)
一、课程实践教学目的意义
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,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、指导实践,在接触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,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,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,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、解决能力;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,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。
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如下:
1.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,增强对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、基本原理的深入把握和感性认识;
2.使学生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、观点和方法来认识、分析和评价某些社会现象或政策;
3.提高学生的口头、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。
二、课程实践教学参考选题
社会实践主题、内容应围绕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论述:
1.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。
2.如何正确理解矛盾的“同一性”与“斗争性”?
3.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?
4.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?
5.如何正确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?
6.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?
7.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?
8.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?
三、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要求
1.社会实践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%。学生按照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课程教学实践的参考选题,任选一题完成,字数为500字以上,要求个人独立完成,不得抄袭。
2.辅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,在形考规定的完成时间内给学生评分(评分窗口:国开学习网日常学习行为表现)。
3.学生纸质作业作为存档材料,由各办学单位保存,保存期限为三年。
(这里做解读说明:
1.在第二点那边8个题目任选一题,在国开网日常学习行为表现那边提交文档
2.学生还需要提交学习社会实践文档纸质材料(这边没看到要求盖章,只要把上面提交文档打印上交即可) 个人解读,以你所在学习中心说明为准)
4.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课程辅导教师,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必要指导。